近年來,歐美多國為實現 2050 年碳中和目標,紛紛推出碳邊境調整稅制,向高碳進口產品加徵額外關稅或碳稅。這將迫使台灣的出口企業必須面對減碳壓力,進行綠色轉型以維持國際競爭力。
 

 
歐盟於 2023 年 5 月 16 日正式公告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計畫於 2023 年 10 月開始試辦,作為 2026 年全面實施的準備。屆時參照歐盟EU ETS 的配額交易價格,以每週平均拍賣價格計算(單位為歐元/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碳稅(依 2023 年 12 月價格換算,目前每噸約計新台幣 2,500 ~ 3,000元,惟實際價格,仍請依查詢為主)。
 

(圖片來源:行政院淨零轉型計畫簡報)
 

以台灣鋼鐵業為例,去年出口歐洲的金額高達 462 億元,一旦適用 CBAM,未來將面臨約138億元的額外徵收。因此鋼鐵業者宜提早進行低碳轉型,以減少潛在衝擊。


美國於2023年5月完成清潔競爭法案(CCA)二讀,預計將於2024年開始實施,首次碳稅申報期限不得晚於 2025 年6月底。其第一階段的管制範圍相當廣泛,包含石油開採、天然氣開採、地下煤炭開採、紙漿廠、造紙廠、新聞紙廠、紙板廠、煉油廠、乙醇、有機化學品、化肥、玻璃、水泥、石灰、鋼鐵、鋁、氫氣、己二酸等 25 個行業,將面臨碳關稅的徵收。

若以2024年正式實施算起,在 2025 至 2028 年間,課稅基準線每年將下調2.5%;2029年後更進一步加速下調至每年5%。此外,碳稅價格也將隨通膨作浮動式調整,意味著業者面臨的課稅壓力將日益加劇。
 


台灣氣候變遷法於 2023 年 1 月 10 日三讀通過修正,並於 112 年 2 月 15 日獲總統公布,完成修法程序。

修法後將大力推動更為嚴格的溫室氣體盤查與報告制度,要求高污染及高耗能的產業必須提出更為具體可行的減碳行動方案。相關業者應提早因應,積極尋求產業轉型的契機。


 


日本:
日本財務省於 2023 年初確立將制定碳邊境稅制度的方針。預計 2030 前實施,優先針對鋼鐵和化學等重點產業課徵額外碳費。

 

加拿大:
2022 年底發布 2030 年減碳計畫,明確表示正在考量推出邊境碳稅措施。預計鎖定鋼鐵、水泥、化肥等部門。

 

韓國:
韓國產通部也在研議未來數年啟動碳邊境稅制。屆時可能以鋼鐵等能源密集產業為課稅重點。

 

中國:
已成立專責小組進行碳邊境稅的研究,預計2025年前將陸續推出相關應對措施或試點計畫。

 

面對日益嚴峻的減碳稅制形勢,我們建議企業可提早因應如下:

  1. 符合 CBAM 首批管制出口的納管產業,因將於 2024 年 1 月 1 日起繳交首次申報資料,企業應盡早與歐盟進口商確認是否屬首批申報業別。
  2. 屬於台歐美減碳法案管轄範圍之企業,應提早著手進行碳排放量盤查與減量行動,以降低法案正式課稅(費)實施後之稅款。
  3. CCA 雖尚未三讀,惟其第一階段管制範圍較歐盟 CABM 影響更廣,相關產業應儘早應對。
  4. 以出口歐美為導向之企業建議應開始規劃後續之溫室氣體盤查行動,以符合申報時程。
  5. 配合台灣碳交易市場,進行碳權購買以抵銷未來碳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