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布局呈现双轮驱动态势:一方面通过海外并购实现战略扩张,另外一方面通过设立境外子公司深耕国际市场。在此过程中,境外审计既是监管刚需,更是管理升级的重要抓手。 

根据RSM国际网络日前宣布的2024年全球财务业绩快报,全球总收入超过100亿美元,发展势头良好。容诚将借此东风,加强合作,开拓境外审计业务。 

 

 

对比境内审计,境外审计通常面临着监管环境复杂、会计审计方法差异、语言文化差异、现场工作开展受限、资料获取难度大、成本投入较高等诸多问题。由于各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跨境执业会受到挑战,且出于数据保密等要求,审计资料的传输和取得存在障碍,若按照传统国内审计的思路,势必导致诸多程序执行受限,如何高效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实现审计目标是实现审计效能、护航企业出海战略的关键所在,它要求我们:

 

  
_

 

围绕境外业务审计目标建立顶层的思考,充分考虑资源和路径,选择能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来适配境外业务审计的要求。

_

 

建立顺畅的沟通协调机制,管理好客户预期,在应对境内外监管环境和要求、会计审计准则差异、语言及商业文化差异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各方对审计目标和流程有清晰的共识。

_

 

依托RSM分布于全球的网络资源与RSM国际中国业务部(“GCPG”)的专业人士,组建具备境外审计专业胜任能力的跨境服务团队,创新“境内团队主导+境外团队协作”审计模式,使用双语底稿标准化模版,确保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_

 

构建专业化的跨境项目管理体系,配备兼具国际视野与实操经验的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制定全周期风险管理计划、建立标准化工作流程、运用数字化协作平台等手段,实现跨时区资源调配、多语言进度监控及动态风险评估。尤其需强化对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当地准则和监管环境差异的预判能力,确保审计程序符合境内监管要求。

 

 

我们成功为上百家中国出海企业提供“走出去”专业服务,服务内容涉及交易并购、跨境审计、境外税务咨询以及IT咨询等多个方面。

 

这些服务所涵盖的行业主要分布在:能源与资源、汽车及零配件、商业服务业、纺织品与服装、有色金属、半导体、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其中代表案例:为天合光能、埃夫特、盛泰集团、中创新航等IPO项目提供境外子公司审计服务,为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奇瑞股份、铜陵有色等500强中国企业提供海外并购及相关审计服务,成功帮助客户实现跨境合规,确保数亿美元的投资顺利落地。

 

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建立起一套普适性强的跨境审计策略,以应对境内外会计、审计准则以及监管环境的差异、跨国团队管理和成本控制等影响境外审计成败的关键因素,有助于缩短项目周期,有效提升审计效率。

本篇文章作为引导,旨在作为后续深入讨论的基础。针对上述跨境审计过程中常见的挑战,我们结合过往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这些经验的分享,希望为从事跨境审计的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01

境内主导+境外协作模式

境内团队全程主导并实施关键审计程序,境外协作限定于协助现场盘点,函证收发,资料收集等程序。

02

使用全球统一的审计方法/软件

双语底稿标准化模版保证审计质量。

03

与境内监管及事务所质控沟通

确保境外业务的监管重点在审计策略中得到有效应对,并根据境外法规环境量身定制审计计划。

04

数据出境安全

审计软件服务器境内部署,禁止境外团队访问境内工作底稿。

05

审计独立性

全球各成员所的所有非审业务均需事先取得境内集团审计合伙人的审批以及被审计单位审计委员会的审批。

 

01

会计准则差异

组建境内外双轨团队(PRC GAAP专家+属地化团队),协同分析境内外准则差异,运用差异比对工具系统化验证财务报表数据转换合规性和完整性。

02

审计准则差异

在审计计划阶段量化监管和审计准则差异对关键审计事项如收入确认,研发费用归集,商誉减值,会计估计的影响,严格按照境内监管要求,制定执行相关审计程序。

03

双语底稿标准化模版

双语审计指引配合双语底稿标准化模版,确保境内外团队在执行审计程序时保持一致,满足境内外审计准则和监管的要求。

 

01

组建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

承担跨时区、跨文化的协调工作,确保与境外审计师工作无缝衔接。

02

明确角色与分工

清晰的职责划分是高效合作的前提,确保境内外团队清晰理解各自的责任和任务。

03

24小时响应机制

规划错峰工作时间,境内与境外团队合理分配任务,实现24小时不间断推进。

04

建立统一的沟通和协作机制

每周召开双语视频会议,使用统一的协作平台跟踪审计进度。

05

充分利用境外审计师的工作

境外审计师提供的属地审计证据与境内团队共享,避免重复执行,提高效率。

 

01

管理预期

提前让双方了解各自的文化差异,特别是在审计方法、会计准则、监管要求等方面的不同。

02

调整思维模式

灵活应对不同国家的工作风格和沟通习惯。

03

资源整合

依托境外成员所,组建全球一体化的跨境专业服务团队,确保沟通顺畅。

 

01

精确预算规划

在审计项目启动阶段进行详细的预算评估,设立合理的预算控制目标。

02

合理分配资源

充分利用境外成员所当地法定审计以及远程审计技术,减少现场审计的频率和相关费用。

后续将有一系列更详实的文章奉上,敬请期待!

 

我们将结合实践经验,深入探讨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逐一分析在审计海外业务时常见的监管问询关注问题及实务中遇到的具体挑战。无论是结合国内IPO的市场特点与监管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策略,还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专业协作以及提升审计质量,我们都将为您提供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助力“走出去”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我们的分享,我们希望为审计境外业务提供一些借鉴,同时为中国企业在财务管理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全球化的商业格局中,离不开对国际规则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只有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境内外资源的优势,才能助力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稳健前行,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关于“走出去”企业境外业务审计的深度解析和实操建议!